山東法制傳媒網:(劉思維)“我用7個積分,只花了9毛9就買了一斤雞蛋。”“我剛才向社區上報了排查到的消防安全隱患,又領取到了13個積分。”“我們已為轄區居民兌換了價值36.3萬元的積分商品。”……眼下,在山東省沂南縣界湖街道,社區居民參與小區事務積累積分,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為破解轄區內老舊小區分布零散,設施老舊,物業欠缺,管理難度大的問題,又有新建小區鄰里關系疏遠、文娛生活乏味、居民自治力、凝聚力、向心力差的窘境,沂南縣界湖街道充分調動居民參與小區事務,創新試點“居民積分制”,用“小積分”激發基層治理“大能量”,引導居民變被動服務為主動參與,切實提升居民自治力,破解社區治理難題,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社區“獨唱”真正轉變為居民“共鳴”。
一、發揚民主,制定科學完善的積分評定標準。
以居民意見為基礎。充分發揮民主協商能動性,組織推選群眾威信較高、辦事公道的居民進行積分細則評定,廣泛利用小區“紅色議事會”“居民信箱”等多種方式收集群眾意見,逐一研究,擇優納入積分細則,調動廣大居民共建共治共管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居民實現從“不想管”到“我要管”的重要轉變。以社區經驗為參照。充分遵循社區工作者日常工作中總結的客觀規律,以激勵居民奉獻擔當作為為出發點,針對性的將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志愿服務、矛盾調解等行為納入加分細則,將違紀違法違規等行為納入減分細則,充分調動居民遵守規章制度的積極性,提升小區治理效能。以社會公德為準繩。充分發揮德治在城市基層治理中的引領作用,健全完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在積分細則中的具體體現,日常根據居民遵守情況進行賦分,實現“大事有法規,小事有公約”。
二、細化流程,確保居民積分制實施的全過程合理。
積分登記。實行線上、線下積分相結合方式,線上通過“沂南e家”APP,發布積分項目,居民登錄認領任務,獲得積分;線下樓長、單元長通過日常掌握、上門走訪、電話聯系等方式,了解轄區內居民上月度表現情況,對照積分細則進行打分。小區審核。對線上積分和樓長、單元長提報的積分情況,小區黨支部要進行認真審核,存在不合理情形的,及時調整糾正。小區居民也可對照加分事項到小區黨支部進行自主申報。社區認定。經小區黨支部初審的積分內容,報社區黨總支進行復審,社區要召開“兩委”干部會議,對各小區黨支部上報積分標準進行統一平衡,避免產生評分標準不一情況。積分公示。社區審核通過后的居民積分情況,要反饋小區黨支部,在居民小區內公示3日。對居民有異議的,小區黨支部要做好解釋說明
三、落實激勵,提升居民遵守積分制的自覺性和榮辱感。
落實物質獎勵。設立積分兌換超市,對年度積分100分以上的居民,按照不同積分段位劃定相應折扣標準,居民可享受不同等次的購物優惠,也可用多余積分兌換相應價值物品,或換取圖書贈送、技能課堂、紅色影院等社區服務項目。落實政治榮譽。設立居民光榮榜,對每月積分前10名的居民進行公開表揚,對年度積分前10名的家庭授予“五好家庭”稱號,予以通報表揚,頒發證書,懸掛門牌。在評選“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勞動模范”等先進典型時,在符合評選條件的基礎上,按照居民積分從高到低確定評選對象。對日常表現良好、對社區貢獻突出的,優先推薦為黨員發展對象,有意向任職的也可推薦為社區“兩委”干部、小區黨支部成員、樓長、單元長等人選。落實政審約束。將居民日常表現及積分情況,作為該家庭成員入職、入伍、入學、入黨等政治審查的重要內容,寫入居民政審材料,鞭策居民自覺遵守公約,履行居民職責義務。
下一步,界湖街道將在激活居民自治意識和能力上不斷探索新路徑,通過運用多樣化的激勵方式,使居民真正將大家的事放心上,切實破解小區居民管理難、組織難、作用發揮難等問題,充分實現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提升城市社區治理水平。(山東省沂南縣界湖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