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法制傳媒網訊:(高曉鳴)春風至,風帆起;破大浪,奮前行。越過地平線冉冉升起的朝陽伴隨著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將片片彩云化成滴滴雨露潤澤著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用那恢弘雄壯的筆魂書寫著“她”嶄新絢麗的新篇章。
2016年在全省137家省級經濟開發區綜合評價中位列第7位的山東淄川經濟開發區自誕生之日起,從蹣跚起步到沐浴十八大的春風,再到邁著輕盈矯健的步伐迎來十九大的萬束暖陽,讓年輕的“她”活力四射、憧憬萬千。
貫徹十九大精神,實現域內經濟高質快速發展。
黨的第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山東淄川經濟開發區作為全區拉動經濟發展的總引擎,著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實體經濟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傾力打造“汽車之城、生物藥谷、電商智匯、宜業之家”。 初步形成了以汽車及零部件為主導的新裝備;以中船重工、火炬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以中國鋼研院、圣川陶瓷、電盾科技為代表的新材料;以金城醫藥、鴻莊醫療為代表的新醫藥等四大主導產業。在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結構調整上實現了華麗轉型,在區域經濟發展和城市轉型升級上成為重要的載體和平臺。
世界五百強企業北汽集團與山東唐駿歐鈴汽車合作年產20萬輛電動乘用車項目,將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推廣,為節能環保做出貢獻,逐步構建起龐大的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形成以域內為主輻射周邊的新裝備產業模式;在新能源領域具有領軍帶頭作用的中國十大軍工集團之一、特大型國有企業中船重工和在新材料領域具有世界領先冶金水準的中國鋼研項目的入駐,在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拉動區域經濟發展上將產生跨越式帶動作用;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金城醫藥為代表的新醫藥也以強勁的發展動力成為國內醫藥領域的一顆璀璨明星,屢獲佳績。開發區現有企業6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5家,世界500強企業6家,高新技術企業18家,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托管企業18家。轄區企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高科技項目1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項目6個,承擔國家重點火炬計劃項目6個,擁有國家人事部批準設立的淄川經濟開發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5個分站,設立院士工作站4個,國家級研發機構4家,擁有國家及省突出貢獻人才4名,百萬人才工程人才1名,千人計劃人才3名,長江學者1名,院士4名,泰山學者3名,泰山領軍人才4名。一系列成績的取得,源自于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結構調整、人才引進,還有在當今大浪淘沙的經濟環境下開發區人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膽識和智慧。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毛豆電商生態鏈建設、魯中煤炭交易中心、沃農資、新星海爾物流公路港等一大批優質企業的入駐也將使開發區實現宏偉藍圖的夢想不在遙遠。2017年截至11月份,山東淄川經濟開發區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5億元,實現稅收5.5億元。
貫徹十九大精神,提升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的辦,一年接著一年干。”
一句“我們一起進城去”喊出了開發區老百姓的心聲。如火如荼的開發區合村并居項目建設正是為群眾獻上的一份大禮,在居住質量上做文章,做大文章,讓群眾實實在在的得到實惠、真真切切的收獲幸福。作為2017年省棚戶區改造項目的開發區合村并居項目,總投資30.1億元,對12個社區3983戶進行拆遷,共涉及居民11155人,拆遷面積97萬平方米,規劃建設三個安置區對搬遷戶進行安置,安置區面積40.05多公頃,建筑面積83萬平方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萬人大遷移”。項目完成后,可騰出1.7萬畝凈地,從中規劃出1.6萬畝的工業園區,形成開發區多年來想實現而未能實現的“南居北工”戰略大格局,使產業空間布局和人居生活環境得到大幅度提升和改善。
打通孝水路、黃楊路、鳳凰山路、慶淄路等八條道路,形成了“八橫九縱”, 依托天津路、北京路及孝婦河工程,實現互聯互通的交通網,便利的交通網使行路更加暢;同時建設了日處理污水8萬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3座11萬伏的高壓變電站和2座自備熱電廠,實現了“九通一平”,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配套設施更加健全;總投資8.0862億元,占地71畝,總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可提供2000個床位的區醫院西院項目將徹底解決群眾看病難、住院難這一難題;已投入使用的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項目總投資7000萬元,占地面積70.01畝,總建筑面積約21000平方米,小學部和初中部共設62個班,可容納學生2950名,使教育資源進一步融合,教學設施和教學質量顯著提升,結合原有幼兒園、小學、中學教育資源和轄區2所高等院校基本實現了轄區內子女由入托至接受高等教育的連貫性和在家門口上學的美好愿望。
這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明朝首輔張至發的故里,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A%B5%E6%A8%AA%E5%AE%B6>、外交家和謀略家蘇秦墓遺址所在,有著上五舞獅的精湛技藝,也有著賈村大鼓的氣勢磅礴。正因如此,歷史文化、傳承技藝、民風民俗使這里的人們崇尚傳承,熱愛文化,學風濃厚。繼承和發揚傳統優秀文化,發揚創新現代文化,夯實地域文化根基,進一步夯實開發區特色文化。為進一步滿足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打造開發區地域文化新特色,以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為源泉,相繼開展了文化下鄉、戲曲下鄉、 鳳凰大講堂,建設了“四德好人館”,使戲曲文化、儒家文化等傳統文化得到傳承的同時,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開展“文化云”培訓在線公開課、各種體育聯賽、“行者無疆”讀書會等活動,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文體熱,凝聚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