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法制傳媒網訊:(周康佳)8月21日上午8時,“惠農社”團隊在副隊長李柏糠的帶領下驅車前往數公里之外的龍臥村展開采訪調研,受到了龍臥村村委楊書記的熱情接待,楊書記向團隊詳細介紹了當地的情況,下面是我們就特色精準扶貧問題的采訪。
據了解,龍臥村位于衛輝市的南部山區,2014年以前有68戶貧困戶,通過扶貧工作,到2016年年底,只剩下15戶貧困戶。這里地形崎嶇,耕地面積支離破碎,單純的靠種地來增加收入,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窮。自2010年開始,該村逐漸改變思路,利用當地的地理優勢,建立合作社,農民用土地、房屋作價入股的方式進行投資,生產特色土產品,還包括進一步的加工處理,像粉條、山核桃等被銷售到全國各地。當被問及有什么養殖業時,楊書記神情有些失落,他透露,龍臥村曾經嘗試過人工養殖小龍蝦,但由于氣候干燥,不適合小龍蝦生長,就中途放棄了。楊書記總結道:脫貧要依托于當地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才是硬道理。
楊書記表示,他還憑借的自己工作了三十年的工作經歷,為村里拉來電商,通過電商將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解決了銷售困難,積壓成災的狀況。經過幾年的摸索,龍臥村逐漸形成了“農民種植,電商銷售”的發展模式,種植與銷售分離,各取所長,龍臥村正大踏步的走向富裕,據了解,龍臥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由幾年前的2300元增長到現在的1.2萬元,收入的大幅增加是龍臥村全體村民的努力。
除此之外,龍臥村不愿放過任何一個機遇,2016年他們還通過國家的光伏發電補助,在64戶村民房頂上建造光伏發電,去年一年的人均收入就增加了3000元。
問到對未來的規劃時,楊書記表示,他們要向農村度假旅游方面發展,以當地的古建筑群、林氏發源地、高山細水為主要支柱,吸引游客前來消費。楊書記透露,在團隊采訪前幾天,他們剛剛跟一位鄭州的投資人簽下了7個億的合同,來共同開發龍臥村的旅游資源,幫助貧困戶脫貧。
下午,團隊又去村中采訪了幾位村民,了解了一下他們對于村里的精準扶貧措施的看法。采訪過程中,隊員們能夠感受到村民因為這幾年的發展而帶來的喜悅,同時他們也對領導班子跟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龍臥村脫貧致富的成功,為周圍的幾個村子提供了正確的發展模式,這種以點帶面的方式,將會幫助這里的貧困戶擺脫貧窮,走向富裕!(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