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梁山財政局
開展“民法典護航美好生活,財政人踐行法治擔當”學習宣傳活動
山東法制傳媒網:(艾玉花 黃文靜)2025年5月是第五個“民法典”宣傳月,山東省梁山縣財政局認真落實上級和縣法治辦的要求,組織開展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為主題的《民法典》專題學習宣傳活動,進一步提升干部職工法治素養,“學典明權責,理財惠民生”,助力財政工作與民生服務再上新臺階。
一、提升法治意識,規范財政行為。一是依法行政!睹穹ǖ洹肥鞘袌鼋洕幕痉,涉及合同、物權、債權等與財政工作密切相關的領域。學習民法典有助于財政干部在預算管理、政府采購、國有資產處置等工作中嚴格依法辦事,避免法律風險。二是規范財政決策。明確民事主體權利邊界,確保財政資金使用、政府投資、PPP項目等決策符合民法規定,防范合同糾紛。
二、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經濟發展。一是保護市場主體權益。民法典強調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財政局通過落實相關條款(如擔保物權、合同履行),可優化對企業、個體工商戶的財政支持政策。二是防范債務風險。學習民法典中關于債權債務的規定,有助于規范政府舉債、債務清償等行為,維護政府公信力。
三、保障民生權益,強化公共職能。一是落實民生政策。民法典對公民財產權、人格權等保護提出新要求,財政局需在社保、扶貧、教育等民生支出中注重合法合規,保障群眾權益。二是處理涉財糾紛。如征地補償、政府采購爭議等,需依據民法典協調各方利益,減少社會矛盾。
四、防范法律風險,完善內控機制。一是合同管理。財政局簽訂的各類經濟合同(如工程建設、服務采購)需符合民法典要求,學習可幫助干部審查條款漏洞,避免損失。二是國有資產保護。通過物權編學習,強化對國有資產的登記、流轉、抵押等環節的規范管理。
五、推動普法宣傳,建設法治政府。一是帶頭示范。作為政府部門,財政局主動學習民法典可帶動縣域企事業單位尊法學法,助推法治社會建設。二是提升服務能力。將民法典精神融入財政服務,如優化審批流程、透明化財政信息,增強公眾信任。
六、適應改革需求,促進制度銜接。民法典與《預算法》《政府采購法》等存在交叉,學習有助于協調財政法規與民事法律的關系,推動財政制度改革與時俱進。
縣財政局學習《民法典》不僅是履行法定職責的要求,更是提升治理能力、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系統學習,可增強干部法律素養,確保財政工作既有效率又有溫度,對解決群眾涉法咨詢問題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財政業務法律風險防范意識也明顯提升,真正實現“民法典護航美好生活,財政人踐行法治擔當”精神,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山東省梁山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