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法制傳媒網訊;(陳兆永)有人說她是康復師,她用盡職的付出,修復矯正了一個個戒毒康復者的心靈;有人說她是愛的天使,她用熾熱的愛心,換來一個個浪子的回歸。她就是臨沭縣臨沭街道社區戒毒康復辦公室的女社工――李桂香。
今年23歲的李桂香,2015從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畢業后,受聘成為臨沭街道社區的一名戒毒康復社工,從此,這位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加入了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社區戒毒康復工作需要用愛、用心、用責任、用專業去做的特殊職業。工作面對的是急需幫扶的弱勢群體。作為一名戒毒康復社工,她以關愛、樂助、周到、盡職為信條,以“預防復吸,融入家庭,回歸社會”為宗旨,全身心投入到社區戒毒康復工作中。
社區是最基層的組織,戒毒康復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戒毒人員的家庭和諧和社會穩定。萬事開頭難。李桂香開始上門走訪時,不是找不到人,就是遭到白眼和責難,面對這些,她沒有退縮,而是用耐心與堅持,從關心戒毒人員生活的點滴入手,進而對其人生觀、世界觀進行感化教育,這些話點點滴滴匯成關愛的雨露陽光,滋潤著戒毒者干涸的心田。戒毒康復工作千頭萬緒,她以管控幫教為重點,通過和同事一次次的走訪,主動聯系每個戒毒對象,掌握了解他們的現實情況。她按照工作標準,先后為轄區近400名吸毒人員登記造冊,建起了具有創意的紅、黃、綠三色管理檔案,為戒毒康復打好了基礎。
跟戒毒康復人員建立信任、對等的關系,使其主動積極配合康復,這是她工作中的難點。李桂香認識到,吸毒者本身也是毒品的受害者,正因為他們是抑制力不強的易感人群,所以才誤入了歧途。自己只有帶著關愛、樂助和將心比心的理解,才能促使戒毒者心靈的回歸。從家庭走訪檢測建檔到個案輔導,從心理測評查找根源到技能培訓,她逐一分析每個人的自身原因及家庭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教方案。
讓戒毒康復人員早日回歸社會,是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的宗旨。工作中,李桂香學好用好縣政府出臺的系列促進戒毒人員就業優惠政策,在縣公安局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等相關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充分借助公益慈善社團、志愿者等社會資源進行戒毒幫教。從就業培訓、崗位安置等方面開展服務,讓戒毒人員掌握就業技能。大膽摸索創新了由社工、醫生、志愿者、網格員、社區民警、村街干部等8人組成的“八對一”幫教模式,分期分批對轄區160余名戒毒人員進行就業技能培訓,
有耕耘就有收獲,在李桂香和廣大社工的辛勤努力下,已經回歸社會的轄區300躲名戒毒人員,絕大部分找到了工作。政府的傾心幫扶,廣大社工的盡職奉獻,高效運作的戒毒康復模式,使這些曾經一時糊涂的浪子們,徹底擺脫了吸毒陰影,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這些成就的取得,是社會對臨沭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的認可,也凝聚著李桂香等廣大社工的辛勤付出。正是她們巨大的工作盡職付出,才使得和諧的社會樂章更加完美。(臨沭縣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