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個案解群案!
看陜西涇陽法院法官如何一次性實質性化解33起群體性糾紛
山東法制傳媒網:(惠婧華 李維靜)6月30日,陜西省涇陽縣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劉曉紅法官團隊以3案并30案,通過多次實地走訪、調查了解、釋法明理、溝通協調,成功促進33起群體性糾紛案件的實質性化解,實現了“一案解、多案結”的良好社會效果。33名業主代表也在七一建黨節當天向劉曉紅法官團隊送上了“以個案化群案:以公心贏民心”的錦旗,表示他們對法院工作的認可。
該33起系列案件,實質系業主認為其整體回遷商鋪前往商場的通道受阻,要求物業中心立即停止侵權,開通相應通道并賠償損失。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沒有就案辦案。而是通過走訪面談、電話詢問。了解到該3案并非個案,而是還有30名業主也與該物業中心存在同樣的糾紛。一發不可牽,牽之動全身。劉法官深知若單純依法裁判,往往只能解決法律層面的問題,工作重點應從案件“結沒結”轉為矛盾“解沒解”。在全面梳理案情后立即向分管院長進行匯報,分管院長認為該案件涉及多起案件,絕不能一判了之,結案了事。要求承辦法官結合之前雙方之間的矛盾點厘清糾紛,做好釋法說理工作,促進雙方糾紛得到實質性、源頭性化解。2024年11月至2025年5月,劉法官團隊對該3案多次進行合議,通過對相關政府部門、消防大隊了解業主商鋪實際運營情況、案涉商業中心的消防情況。多次實地走訪案涉商鋪地處位置,在做足背調工作后將該3案的調解突破口定在自主經營、物業服務及收費標準上,通過組織雙方多次現場勘察,多次“背對背”勸解,面對面調和,最終促使雙方達成和解,33名業主當場撤訴并獲得良好社會效果。
化繁為簡,多案并調,不僅體現出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務更折射出司法關切和司法溫度。下一步,涇陽縣人民法院劉曉紅法官團隊將進一步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力爭一次性化解糾紛,以實干書寫服務為民的暖心答卷。(陜西省涇陽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