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法制傳媒網:(劉曉楠)從檢15年,她始終秉承“工匠精神”,腳踏實地鉆研業務,履職擔當彰顯作為,用“匠心”守護著公平正義。
李麗麗,1982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員額檢察官。先后榮獲“全省檢察機關經濟犯罪檢察論辯賽優秀辯手”“濟寧市優秀檢察官”“全市公訴業務標兵”“全市未檢業務能手”“三八紅旗手”“五一勞動獎章”“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入選“全省經濟犯罪檢察人才庫”。
愛崗敬業,司法辦案守“初心”
“干一行愛一行”。李麗麗懷揣著對法律的執著與熱愛,先后在公訴、未檢、控申、第二檢察部等不同崗位任職,始終堅守在辦案第一線,以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永不言棄的工作干勁、扎實全面的專業素養,在學習中進步,在磨練中成長,逐漸成長為檢察業務的“多面手”。
用“匠心”守“初心”。進入檢察機關以來,李麗麗參與辦理各類刑事案件近千件,閱卷幾千冊,全部做到了細致入微審查、公平公正抉擇,無一冤假錯案。從一般刑事犯罪到疑難復雜的經濟犯罪,從職務犯罪到新型網絡犯罪,從1冊案卷的“小案”到200余冊的“大案”,李麗麗都能將求極致的“工匠精神”融入進承辦的每一起案件中,將公平公正的司法理念內化于司法規范中。
漸漸地,她在堆積如山的案卷中,在疑難復雜案件的碾壓下中成長為了一名“業務骨干”。
求真務實,勇挑重擔為“民心”
時刻謹記“以人民為中心”。2013年以來,“非法集資風暴”集中爆發且持續發酵,委托理財、私募基金、股權投資、P2P網貸平臺……涉眾型金融犯罪手段層出不窮。集資參與人從幾十人到幾千人,涉案金額從幾百萬、幾千萬到1.9億、2.1億、2.7億、11億……區域犯罪到全國犯罪嚴懲不貸。
在面對這類案件時,李麗麗將情理法融入辦案中,頂住壓力,認真聽取群眾訴求,耐心釋法說理。同時積極引導公安機關偵查取證,全面細致審查,及時追贓挽損,用扎實的法律素養妥善化解著社會矛盾和金融危機。
寬嚴相濟彰顯“司法溫度”。對于涉食藥、土地、農資等危害群眾利益的犯罪,李麗麗堅持依法從嚴懲處的方針,堅決予以從嚴打擊。
此外,李麗麗始終貫徹“少捕慎訴慎押”司法理念,妥善處理涉民營經濟犯罪,注意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營造了法治化營商環境。
勇于創新,踔厲前行履“忠心”
“與時俱進,不進則退”。面對司法體制改革帶來的新挑戰和考核機制的新要求,李麗麗堅持能動司法理念,積極適應新的辦案模式和法律思維。辦理了首例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案件,研究優化司法操作機制;探索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五個月審結刑事案件107件123人;創新完善職務犯罪案件辦理的監檢銜接機制,妥善處理司法程序對接不暢的問題;破解刑事抗訴難新路徑,實踐疑難案件匯報請示機制……
面對難題,李麗麗總是能夠把創新貫穿于司法辦案中,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剛性”。
“讓司法正義看得見”。工作中,李麗麗積極參與研究公開聽證制度,探索公開聽證程序。先后開展首例審查批捕案件聽證審查、首例經濟犯罪案件不起訴公開聽證審查、首例網絡犯罪案件不起訴公開聽證審查,探索檢察機關參與社會治理新路徑及檢察建議集中公開送達機制……邀請人民監督員、人大代表等參與訴訟活動10余次,近三年向涉案單位發出檢察建議書20余份,進一步增加了檢察工作透明度,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普法宣傳,篤行不怠遞“愛心”
“執法者就是普法者”。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開展未成年人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是法律賦予司法機關的法定職責,是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和犯罪預防的重要舉措。
作為一名“法治副校長”,李麗麗積極參與“陽光法治校園行”等普法宣傳活動,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先后深入濟寧市高新技校、濟寧市第十五中學、濟寧學院濟寧附屬小學、濟寧市和平街小學等學校,對2萬余名在校學生帶去了一堂堂別開生面的“法治公開課”。
活動中,李麗麗不忘把在辦案時發現的“小故事、大風險”,提煉編寫成“模擬法庭案例”、預防青少年犯罪和防范金融風險等典型案例講給大家聽,還撰寫了各類宣傳稿件40余篇,多篇被檢察日報、省檢察院官方微信等省級以上媒體刊發。(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