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法制傳媒網:(殷悅)“自古文明膏腴地,齊魯必爭汶陽田”,大汶河自東向西潺潺流過,澆灌出岸邊肥沃的平原,這片沃野就是聞名于世的“汶陽田”。如今,在這片孕育了千年農耕文明的土地上,一幅司法護航農耕生產的畫卷正徐徐展開。泰安兩級法院積極響應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農業生產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守護著“汶陽田”上的豐收希望,為鄉村振興注入法治力量。
案件妥辦 糾紛快解不誤農時
汶水之南,寧陽縣堡頭村以西,是大汶口文化最早的遺址地,從這里出土的123座新石器時代墓葬,展示了汶河兩岸遠古時代繁榮祥和的景象。
而今,陽春三月,正是春耕好時節,農戶正駕駛著施肥播種一體機,在田間來回穿梭。寧陽縣人民法院華豐法庭的法官們也在忙碌,村委大院里,一張方桌,兩邊板凳,國徽高高掛起,巡回審判法庭的庭審正在進行。
“你們是前后鄰居,鄰里關系一直不錯,你裝上棚頂,雖然是在自家裝的,但確實影響了鄰居的采光,低頭不見抬頭見,各退一步雙方損失都小。”
一起相鄰權糾紛,讓多年的睦鄰鬧上法庭,開庭時間正逢春耕農時,華豐法庭的法官與村委聯系,把法庭“搬進了”村委大院。開完庭后,當事人劉某感慨道:“沒想到法官還能把法庭開到村里,不耽誤我們春耕,為我們考慮得太全面了!”
依托“棗解紛、潤心甜”特色辦案團隊,寧陽法院將庭審搬進農家院落、田間地頭,春耕以來,安排巡回審判15次,當場化解糾紛12件。
春日貴如金,涉農糾紛調處突出一個“快”字。寧陽法院立案庭法官戴風玲向我們介紹涉農糾紛立案、審判的“綠色通道”:簡化程序,優先調解、優先立案、優先送達、優先審理。加強與鎮村“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工作銜接,“田間事田間判”,減少訴訟過程給群眾造成的“負累”。
寧陽法院速裁法官孟建在處理涉農案件方面頗有心得:“我們在審理一起村委會與10余戶農戶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案件時,正逢春小麥播種,錯過這一年土地就荒廢了,我讓雙方當事人先擱置爭議,當季按照原合同履行完,待判決結果明確后從秋季執行,案件的處理效果很好。”
大汶河以北,肥城法院的法官們也在“汶陽田”間忙碌著,2024年以來,150余名法院干警下沉全市640個村(社區),打造“一村一法官”機制,努力打造“事了人和,少訴無訟”村居。
工作開展以來,駐村法院通過發放便民聯系公示牌,建立工作微信群,深入走訪等方式,加強與鎮村聯系,成為農耕生產和經濟發展的“強力助推器”。
送法入田 春風化雨溫暖人心
“買到了假冒偽劣的化肥種子,怎么保存證據?”
“法院怎樣為農村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這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法律服務?”
泰安市岱岳區馬莊鎮岳洋農作物專業合作社里,聽說法官來了,村民們紛紛趕來,一堂以“司法護春耕”為主題的法治宣傳課正在進行。
岱岳區法院的干警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結合涉農典型案例,為村民、農業合作社成員普及土地承包經營權法律知識,講解土地耕種過程中需要防范的法律風險,引導村民自覺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20年1月,山東岱岳汶陽田農作系統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五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為了讓這片具有源遠流長耕作文明史的土地煥發新的生機,泰安市積極推進汶陽田“泰山糧倉”建設工作,建起了大汶口考古遺址公園,聚力將“汶陽田”打造為一張響亮的農業品牌。泰安法院靠前作為,積極將法律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眼下正是春耕的關鍵時期,法官們送來的普法‘套餐’對我們來說真的很及時。農業機械化生產程度越來越高,但隨之而來一些新的法律問題也擺在眼前,像作物育種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對我們這種自主育種的農業合作社來說非常重要。”岱岳區馬莊鎮岳洋農作物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薛麗娜聽完普法課后感慨道。
2024年,岱岳區人民法院“法潤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在岳洋農作物專業合作社揭牌,文明實踐基地集訴訟服務、法律咨詢、普法宣傳、志愿服務、糾紛調處等職能于一體,周邊老百姓足不出戶,無需翻山越嶺,就能享受到家門口的法律服務。文明實踐基地成立以來,共處理各類涉農經濟主體糾紛案件2000余件。
“這里是‘法官送法到田間’”欄目,今天我們請到的是新泰法院的法官做客我們的直播間......”
山東廣播電視臺的直播間里,新泰法院開發區法庭庭長王德帥和法官助理郭強正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為群眾普法,推廣宣傳新泰法院依法服務鄉村振興的經驗做法。
近年來,泰安兩級法院積極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努力將法律服務傳遞到千家萬戶,曾經端坐法庭手拿法槌的法官們,通過微短劇、案例講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解答村民常見的土地經營權、外出務工賠償、社會保險代繳等法律問題,讓“普法”不再只是“一個說,一個聽”的簡單說教,而是春風化雨的潤物無聲。
執劍護耕 幫扶紓困穩產惠民
“砰!”法槌敲響,被告人徐某非法占用農用地罪一案在新泰市人民法院宣判。徐某違反土地管理法規,承租土地盜采風化料對外銷售,造成基本農田3512平方米被毀壞,原有耕作層被嚴重破壞,喪失種植條件。
近年來,泰安兩級法院始終保持對非法占用、污染、破壞農用地等違法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節點,盯住不放,守護耕地紅線。嚴厲打擊涉農領域傳銷、詐騙等經濟犯罪,維護鄉村的安全穩定。
寧陽縣人民法院開展“寧在執行·涉農耕案件專項執行”行動,對土地承包金、農資買賣、糧食收購、農產品質量等涉農案件進行全面篩查,強化執行措施,順利執結案件33件,執行到位165萬元。岱岳區人民法院在秋收季開展“亮劍深秋”駐點集中執行行動,駐點執行小組13名干警駐點4個鄉鎮,依托鄉鎮黨委、政府和村(居)自治組織,聯動執行,集中傳喚、集中調查,順利執結了一批涉農村土地經營權糾紛等民生問題的案件,最大程度保障當事人勝訴權益實現。
“這筆錢,對我們來說是及時雨啊。”當泰安中院司法救助委員會的李法官將救助款送到村民吳大爺手中時,他握著法官的手不愿意松開。
為了保證家庭困難的涉農案件當事人打得起“官司”,辦案法官積極落實訴訟費緩減免政策,為當事人免去后顧之憂。在了解到吳大爺一家因病返貧的情況后,及時申請,落實了司法救助資金3萬元,幫助其在農忙時節購置農資,解決了“燃眉之急”。
“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要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這是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我們有責任將它變得更好。”李法官笑著說。
在他身后,“汶陽田”的沃野里種子正在萌發,不久的將來,會有一片片麥浪,在這些“田間法官”的守護下,給這片土地帶來新的希望。(山東省泰安市中級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