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法制傳媒網:今年以來,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公安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話有處說、理有處講、事有人辦、難有人幫”的工作要求,深入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體系建設,著力打造為民解憂“終點站”,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練好“基本功”
近日,冠縣公安局梁堂派出所會同梁堂鎮矛調中心運用“查、審、評”三字訣妥善解決了轄區某村叔侄因土地邊界問題產生的矛盾糾紛。
冠縣公安局借助流動人口摸排、煙花爆竹安全燃放宣傳、安全檢查、案件回訪等工作時機,開展矛盾糾紛“地毯式”排查、聯動調處。他們以“千警進萬家”大走訪活動為載體,會同社區工作人員、警務助理等力量,入戶摸排矛盾糾紛線索,開展困難特殊家庭、重點治安隱患摸排行動。今年以來,民警深入轄區人員密集、矛盾糾紛多發區域,向群眾普及法律知識,通過以案釋法、微信群推送法律常識等形式開展法治宣傳,引導群眾通過合法渠道和合理方式維護權益、表達訴求,解決問題,從源頭防控風險,減少矛盾糾紛的發生。截至目前,已走訪群眾2萬余人次,通過走訪化解矛盾糾紛200余起,開展各類普法宣傳活動100余場次,發放各類宣傳單4000余份。
打好“組合拳”
4月21日,冠縣公安局定遠寨派出所接到報警,轄區一對夫妻因生活瑣事發生爭執,從爭吵升級為肢體沖突。民警到場后從法、理、情三方面入手,引導雙方換位思考,并告知家庭暴力的法律后果。最終,夫妻倆簽訂了調解協議,承諾相互包容。
冠縣公安局依托“110接處警平臺”對每日警情進行分析,每周、每月對“一人多警、一事多警、一地多警”重復警情進行分析,及時掌握勞資債務、家庭鄰里、感情問題、土地邊界等矛盾隱患,針對性開展排查化解工作,按照“能調盡調、應調盡調”的原則開展調解工作,對一般性矛盾糾紛就地化解,對復雜性矛盾糾紛,按照“一事一策”“一人一策”原則實施調解,切實做到矛盾糾紛由“事后調”向“事前防”轉變。今年以來,梳理各類重復警情20余起,摸排矛盾糾紛923件,均實現事前防范化解。
通過綜合分析矛盾糾紛的性質類別、復雜程度、潛在風險,按照人員風險等級,冠縣公安局將摸排出的人員進行“紅橙黃綠”四色管理,并對“紅橙”人員建立“一人一檔”,對進入視線的矛盾糾紛,第一時間與糾紛當事人面對面溝通交流,準確把握矛盾糾紛調解時機。他們全面收集轄區群眾關注的重點問題、日常積累的隱患問題、可能發生的風險問題,實現警務前移,有效縮短群眾求助、矛盾糾紛類警情處警時間。
做到“多元化”
為落實“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冠縣公安局緊緊圍繞“預防警務、主動警務”理念,先后在全縣公安機關推廣煙莊派出所“1+3+5”矛盾糾紛調解法、萬善派出所“信用+五心”調解工作法。該局積極會同司法局將律師、警務助理、鄉賢、金牌調解員等人民調解力量納入人民調解委員會,總結出“三所聯調+”機制等亮點做法。
在此基礎上,冠縣公安局對于排查出的各類矛盾糾紛,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結果”。一般性矛盾糾紛,做到現場發現、當場解決,杜絕拖延、不留隱患;對于較為復雜的矛盾糾紛,在積極疏導的同時,緊密依靠鄉鎮相關部門及社區(村)工作人員,群策群力、共同化解。他們堅持在“第一時間、第一地點”處理矛盾隱患,遇到疑難復雜糾紛,主動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作,通過教育、疏導、調解,對已化解的矛盾糾紛,通過電話、短信和上門走訪等形式進行回訪,核實民警在調處糾紛過程中是否規范調解,當事人雙方是否滿意調解結果,避免工作流于形式,進一步融洽了警民關系。(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