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法制傳媒網:5月29日下午,山東省鄒平市韓店鎮“警源融治”調解室里,村民李某和王某握手言和。這起因地界糾紛引發的鄰里糾紛,在韓店鎮“臻鄒到”“警源融治”人民調解隊先后5次調解后,最終得以化解。這一案例,正是鄒平公安機關以“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行動為契機,創新“警源融治”模式的生動實踐。
面對矛盾糾紛類警情逐年增多的實際,鄒平市以“警源融治”為抓手,積極探索構建“政府主導、公安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協同”機制。公安機關通過警情分類處置,實現精準分流,并依托鎮街融治中心整合多元力量,實現矛盾化解閉環管理,推動糾紛實質性解決,為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筑牢安全屏障。
創新機制提升治理效能
2024年,鄒平矛盾糾紛類警情占總警情數的30.8%,如何化解?鄒平市委、市政府堅持系統思維,將矛盾糾紛化解納入黨政“一把手工程”。
鄒平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組建由市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工作小組,結合實際提出“警源融治”理念,印發《關于建立鄒平市“臻鄒到”警源融治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確立“政府主導、公安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協同”的治理框架。鄒平市委、市政府推動17個鎮街(含經開區)全部設立了“警源融治”中心,要求融治中心辦公場所固定、人員力量到位、機制措施完善,組建“3+N”矛調隊伍(調解民警、駐所律師、人民調解員+N種調解力量),有效整合司法所、律師事務所、社會團體、基層組織等專業力量。
鄒平市公安局以警情分類處置為突破口,制定《110警情分類處置標準》,將警情科學劃分為緊急/特大類、刑事、行政、糾紛求助四大類,明確非警務矛盾糾紛移交流程。依托各鎮街警源融治中心,對現場未化解的矛盾,通過“處警辦案—矛盾移交—警源化解—部門聯動—跟蹤反饋”閉環程序實現有效化解。
探索精準解題方法
面對各類矛盾糾紛,鄒平各派出所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種“精準解題”的有效方法。
韓店派出所創新成立人民調解服務隊,打通公安機關和黨委、政府融合治理通道,普通糾紛由民警現場調解,復雜案件移交“專職調解民警+司法所+法律顧問”調解服務隊,重大矛盾由派出所所長與鎮領導聯合化解。今年4月成立以來,韓店人民調解服務隊先后排查受理各類矛盾糾紛36起,成功化解35起,其中疑難矛盾糾紛11起。
孫鎮派出所轄區以種植業為主,矛盾糾紛多與耕地相關。孫鎮派出所做好個案“三色預警”處置,還聯合司法所、村居法律顧問、國土所等力量,開展涉土地警情的共性矛盾排查化解行動,將潛在的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青陽派出所制定《矛盾糾紛警情處置流程圖》,通過《跟蹤處置單》實現矛盾處置閉環。面對企業債務等復雜糾紛,派出所控制現場局面后,聯系駐所律師引導啟動司法程序,同時填寫《跟蹤處置單》交給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協調多元力量參與“聯調鏈”。
“警源融治”帶來多元改變
今年3月上旬的一天,外地大貨車司機馬師傅為韓店鎮兩家公司運輸玉米,但因質量問題被一家公司拒收,且兩家公司均拒絕承擔運輸費。這起關于運輸費的非警情調解從當天早上一直持續到中午。當了解到馬師傅沒吃早飯,韓店人民調解服務隊隊長陳法忠從食堂打來午飯,讓馬師傅吃飽后繼續調解。當天下午,兩家公司與馬師傅達成和解。臨走時,馬師傅說:“我知道這事情不歸公安機關管,報警也是無奈,沒想到你們努力了一天,太讓我感動了!”
一頓熱飯、一次感動,折射的是鄒平“警源融治”帶來的改變。
更多矛盾糾紛得到實質性化解。“警源融治”平臺從110接處警遇到的矛盾糾紛入手,引入司法、律所等多元力量,有助于找出矛盾糾紛的根源,并徹底解決,避免矛盾糾紛復燃、激化。
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鄒平公安機關在企業設立“全科警務站”,叫響了“臻鄒到”護企品牌,為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基層基礎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公安機關抽出專職人員,在接警現場就介入矛盾調解,提升了管控效能,提高了執法質量。據統計,今年4月以來,鄒平各派出所民警日均處理糾紛75起,日均移交“警源融治”中心26起。(山東省鄒平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