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法制傳媒網:(于龍飛)近年來,山東省莒南縣持續圍繞治本攻堅三年行動,不斷總結安全生產分級分類監管經驗做法,經過多年積極探索實踐,逐漸形成了規范有序、重點突出、分級分類管控的安全生產監管新模式。該模式切實強化了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落實,進一步推進了莒南縣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有效提升全縣安全發展水平。近三年,莒南縣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未發生一起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充分分析研判,合理劃分企業風險等級
充分利用安全生產“全要素”評價、安全生產“大診斷”等成果,依據工貿行業安全監管分類標準,發動全縣各鎮街對工貿企業和重點行業領域重大風險點進行摸排起底,分門別類建立信息臺賬,結合企業所屬行業領域、隸屬關系、規模大小、生產工藝等因素,通過數據分析,預警研判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可能存在的事故風險,并按照“科學性、系統性、全面性、預測性”的原則,分類指導、動態管理,適時調整企業的風險等級,建立工作臺賬和監管企業清單,確保無遺漏,無盲區。由過去“粗放型全面體檢式”向“精準式靶向打擊”轉變,實行差異化、動態化管控。將金屬冶煉、粉塵涉爆、涉氨制冷等重點行業領域,以及有限空間作業、高空作業、動火作業等生產環節和復產復工、檢維修等生產階段列為高風險等級。截止目前,共明確縣級監管高風險企業123家,鎮街級監管低風險企業532家。
加強統籌謀劃,科學制訂監督檢查計劃
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安全生產監管重點中心工作,科學制訂日常監督檢查工作方案,明確單次檢查內容、方式、標準及依據,確保做到監督檢查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對階段性新情況、區域性新問題以及一定范圍內呈現的事故苗頭及時調整監督檢查方案,適時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縣級應急管理部門將安全風險較高的企業列為重點監督檢查對象,鎮街級應急管理部門將安全風險等級較低企業作為重點監督檢查對象。縣級應急管理部門對鎮街級監管企業每年抽取10%開展抽查,督促、指導、幫扶鎮街提升安全監管能力,確保分級監管、分類管控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強化精準監管,落實重點監管制度
通過分級分類監管,突出重點,找出短板,形成“精準”的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有效防范一般事故、杜絕較大及以上事故。對安全防護措施到位的企業堅持“無事不擾”,以指導服務為主,鼓勵強化自主管理,切實減少檢查頻次;對安全生產管理存在短板和缺陷,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執行落實不到位,雙重預防體系未有效建立運行,檢查發現問題隱患突出、隱患問題整改閉環不到位、多次予以處罰或拒不執行監管執法指令,發生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或瞞報生產安全事故,以及存在其他影響安全生產狀況情形的企業列為重點關注對象,實施“精準”監管。通過縣、鎮街兩級安全監管與指導,加大對重點監管企業檢查頻次和力度,讓違法違規企業感覺到政府監管無處不在,有效推進重點監管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杜絕或減少事故。抓住重點監管企業這個牛鼻子,利劍高懸,倒逼重點監管企業依法加強安全生產管理,依法加大安全投入。
堅持懲教結合,力推“說理式”監督檢查
堅持“監督檢查與指導幫扶”并重、“教育與懲戒”結合,縣、鎮街兩級應急管理部門把深度“普法教育”貫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
事前“傳道”,將普法挺在監督檢查前面。突出事前引導,通過“責任履職提醒、典型案例警示、安全主題宣講、隱患整改承諾”等措施將企業引導到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的“大道”“正道”上來。
事中“授業”,將法理、事理、情理說清講透。強化事中指導,在對違法違規企業進行相應處罰前,檢查人員緊扣問題,與企業充分溝通,把“法”講透徹,把“理”說到位。告知其違法違規的可能造成的后果,并根據企業暴露出來的問題,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最大限度地減少爭議,化解矛盾,切實提升企業本質安全。
事后“解惑”,使長效機制深入人心。注重事后輔導,做好監督檢查“后半篇文章”,多做“附加題”、爭取“加分項”,切實幫助企業解決一些“老大難”的問題,達到“檢查一企業、規范一企業、教育一行業、提升一領域”的效果。
突出人才培養,打造高素質監管隊伍
事故隱患的反復性、不確定性和非法違法行為的頑固性、嚴重性,要求應急管理部門必須培養造就一支業務能力強、專業技術精的監管隊伍。縣、鎮街兩級應急管理部門承擔了95%以上企業的日常監管工作,特別是機構改革后,轉隸和擴編人員的業務能力提升成為當務之急。通過實行“傳幫帶”“指導幫扶”,在干中學、學中干,始終保持基層安全監管人員在編、在崗、在狀態。大力實施安全監管人員能力提升工程,有計劃地組織鎮街級及縣級監管科室安全監管人員開展安全監管專項培訓,堅持在日常安全監管實踐中鍛煉隊伍、苦練本領、提升技能,有效保障安全監管主體的“責任田”能夠守得住、“自留地”能夠抓得牢。(山東省莒南縣應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