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欧美_成年女人毛片免费播放人_靠逼视频在线观看_嘬岳硕大的肥奶_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今日特推: 黨建引領激活“銀發力量”助力基層治理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頁 > 訪談 > » 正文

徐向雪:公仆情懷暖人心

瀏覽: 來源:山東法制傳媒網
  山東法制傳媒網訊:(馬繼東)無論是在徐氏族間還是在他所在的山東省汶上縣南站鎮龍集村,只要提及退休老支書徐向雪,沒有不夸贊、不敬佩的。他在村里奉獻服務了大半輩子,退休了仍然閑不下來,還甘愿為徐氏文化的傳承等嘔心瀝血,盡心盡力,出資、跑腿、流汗,無怨無悔,亦難怪人們對其頷首贊許。好ok!
 
  服務百姓風光無限好
 
  徐向雪,雖然今年已經73歲了,但身體還算硬朗,眼不花耳不聾,頭腦清醒,思路清晰,處理村里家長里短事務、積極弘揚徐氏文化等頗為利索,甚至令青年人汗顏。他就像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陜北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當支部書記一樣,言行一致,身體力行,服務為民,把實事做實、把好事做好,時刻想著老百姓需要什么,老百姓向往什么。
 
  關鍵是他做事公正、公道、公平,一視同仁,恰如當年“拉革命車不松套,一直拉到共產主義”的王國福(作家浩然以他為原型創作了長篇小說《金光大道》),馬不停蹄;似習總書記一般,以人民的利益為重,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如同明鏡高懸下的大法官,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問道真相、還人以公道。他自然能受到人們的交口稱贊,自然能戴滿榮譽花環,自然能贏得鮮花和掌聲!
 
  他有一顆紅心,奉獻意識特別強,當年盡管只有初中學歷,但他積極向上,1997年參加了中國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學習蔬菜栽培技術,帶領部分群眾搞種植業結構調整,種植無公害蔬菜等高價值經濟田,鼓起了群眾的腰包,大家為其豎起大拇指那是自然、那是必然、那是當然。他亦感到樂意、滿意和愜意。
 
  在1989年的村委換屆選舉中他當選為村委委員。他曾經擔任過村委會副主任、治保主任、民兵連長、村委會主任,工作十分出色,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徐向雪積極向黨組織靠攏,1998年終于如愿以償,幸福地投入了黨的懷抱,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1999年他全票當選為龍集村黨支部書記。
 
  在央視“黃金100秒”節目中有句立志語“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亦如此。他在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期間,積極響應上級黨委提出的“五化建設”號召,辦了許多令人滿意、令人佩服、令人點贊的大好事。
 
  俗話說“路通財通”“要想富先修路”。盡管當時村里并沒有什么經濟基礎,他看到村里道路泥濘、群眾出行難的實際情況,下大決心修路。修路自然需要一大筆資金,可“天上不會掉餡餅”。他告誡自己,遇事要冷靜、遇事要清醒、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只要牢記“人民”的利益,開動智力快車,立竿見影快速行動,就一定會大有作為。
 
  他帶頭捐出3000元,由其典型帶動,再加上他帶領黨員干部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絕大多數群眾紛紛出資,全村捐款5萬余元。他日夜操勞,重抓鋪路工程,可以說是跑斷了腿,磨破了嘴,操碎了心,苦盡甘來,終于大功告成。
 
  耕耘者必收獲:1000多米的水泥路、近2000米的下水道、300余棵綠化樹、66盞路燈,展現在人們面前,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群眾拍手稱快!共產黨員高慶申、龍茂黨和群眾一道高高興興地放鞭炮。生產組長龍茂善、電器大王龍萬吉等還想請請他和村“兩委”一班人喝個慶功酒呢,被他婉言謝絕了。“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徐向雪的話語誠懇、親切、溫馨。
 
  他看到龍集小學設施簡陋,辦學條件差,不能給孩子們提供較好的學習環境,心里有點兒愧疚。于是,徐向雪主動向上級部門積極申請,2001年建起了容納16個教學班規模的教學樓。后來,他又申請建設了實驗樓,并建成了多媒體教室,教學條件大大改善,學校被評為縣級規范化學校。該校還和其他幾所學校一起成功迎接了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圓滿成功。
 
  歷年來,龍集村主要靠“一麥(小麥)一棒(玉米)”傳統種植,老百姓不少出力流汗,畝收入不到500元。面對這種現狀,為了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克服種種困難,實施土地流轉1000余畝。大家少出力又增收,并且騰出時間外出打工增加收入,群眾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原來村委辦公室條件差,群眾辦事相對不利。他組織召開了村兩委成員、各生產組長、黨員及群眾代表會,提出新建村委辦公樓建議。他不讓群眾出一分錢,多措并舉,跑外援,終于在村東頭于2015年建起了240平方的新村委辦公樓,同時建設了1000多平方的文化廣場。
 
  廣場內設有健身器材、百姓大舞臺、休閑涼亭,讓群眾有了文化娛樂場所。村民徐翠利經常趁周末組織一部分家長、學生在廣場內舉行學習“國學經典”教育活動,將全民“大閱讀”活動落在實處(當地“土記者”馬老師亦曾應邀參加過兩次,他先后在7C教育資源網、萬農網等媒體發表了《農村家長亦重視孩子學習“國學經典”》、《讀<孝經>學“經典”教育人》、《“國學經典”成為徐翠利娘仨的“精神支柱”》、《徐翠利的別樣人生》、《汶上龍集小學師生參與大閱讀創書香校園》、《搞好閱讀早動筆勤耕耘 龍集小學生輕松學作文》等文稿)。樓內建起了文化書屋、人口學校、黨員活動室等,大大有利于開展政治學習、十九大宣講活動等。徐向雪為群眾建起了全鎮一流的村文化大院及辦公樓、文化廣場,又給群眾辦了一件大好事,群眾辦事方便了,活動舒適了,滿意率高了,他自然是獲得了好評。
 
  村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抓得亦較突出。多年來,由于他經常教育群眾,善于走訪,村風、民風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經常少東西、打架斗毆等現象不見了。他經常通過高音喇叭講治安等抓好維穩工作,給廣大群眾營造起安定、舒適、溫馨、幸福的生活環境,難怪群眾高興得合不攏嘴。
 
  與此同時,他還特別關注貧困戶、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讓精準扶貧落地生根。去年村民徐恩賀在外打工不慎意外身亡,撇下了妻子和一雙兒女,兒子徐浩天還是智障兒,甚是可憐。他積極協助給辦理了喪事,并對這個不幸之家給予關照。年節上給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以及書包、鉛筆盒、《十萬個為什么》等學習用品。龍集村新任黨支部書記徐丙明,積極傳承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和務實求真的工作作風,亦積極協調為該戶辦理了低保等,努力爭取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全家人感激不盡。
 
  徐向雪從2003年至今,已連續四屆當選為汶上縣人大代表,他提出了幾條好的建議被采納,那真是“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他感到欣慰。
 
  蜜蜂找鮮花,榮譽找先進,光環找模范,他獲得的榮譽多多,真像珍珠似的一大串。諸如:1998年、2004年,他被評為汶上縣南站鎮綜合治理先進個人;2000年、2002年,他被評為南站鎮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他被評為汶上縣南站鎮綜合治理先進個人;2003年、2005年、2008年、2011年,他四次被評為南站鎮優秀黨支部書記,還有五次被評為汶上縣優秀共產黨員呢,等等。
 
  徐文化傳承最炫民族風
 
  徐向雪積極發揮余熱,為弘揚和傳承大約1600載的徐文化、辦好徐氏族間的事務,獻計出力,奔走操勞,功勛卓著,正像歌手鳳凰傳奇演唱的一首歌《最炫民族風》中所唱“蒼茫的天涯我的愛/……/什么樣的歌聲才是最開懷/……/讓我用心把你留下來/(留下來)/悠悠的唱著最弦民族風/……/永遠都唱著最弦民族風/是整個天空最美的姿態”。
 
  由于十年動亂的沖擊,坐落于南站鎮趙廟村東的古老建筑徐氏家祠,破損嚴重,房頂漏雨,圍墻倒塌,族人們看到這種慘狀,感到心寒、心酸、心顫。
 
  1998年,徐向雪與其他族人一起積極籌措資金,起早貪黑,加班加點,忙于家祠大殿修繕、東西廂房的建設、圍墻的壘砌,院內柏樹的栽植……讓徐氏后人有了心靈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
 
  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名詩《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徐向雪等人傳承徐文化亦是“更上一層樓”!
 
  2014年,為了盡快、更地好將徐氏祠堂修復成原貌,他和族人們積極努力,增加祠堂的“含金量”,讓徐文化再“升騰”,讓族人的“仁、義、禮、德、信、道”精神信仰更好地傳承,他們又在奉獻服務,腳印濕漉漉,收獲沉甸甸。
 
  他帶頭捐贈10000元,作為再次修復家祠啟動資金。在偏遠的農村,能慷慨解囊奉獻萬元以上實在是難能可貴。爾后,經過他們夜以繼日、不辭辛勞連續走訪有關縣市區,把汗水灑在奉獻足跡上,67萬余元善款順利到位后,他們又把快樂藏在心里、把喜悅寫在臉上、把愜意書在服務篇章上。
 
  徐氏祠堂大殿內懸掛有“中華徐氏圖騰”標志、鼻祖伯益圣像、徐氏始祖若木圣像、徐氏三十二世祖偃王圣像等,文化內涵豐富。徐氏祠堂,有三間大門、仁義殿、供奉殿、圣旨碑、祠碑廊、漢像石碑等。經過山東省文物部門的鑒定,山東省汶陽“徐氏家祠”被成功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徐氏族人們的一大盛世。
 
  在《徐氏世譜·卷一》之《祖祠大修暨六次續修族譜序》中已記載之:“吾徐氏祖祠始建于明朝初期,距今已近六百年,雖幾經修繕,但終因日久年深,飽受風雨侵蝕,歷經滄桑變遷,導致破損不堪,殿頂裂縫漏雨透水,檁、椽腐朽霉爛,面臨坍塌之危,族人見狀無不心急如焚,坐立不安,實乃機不可失時不待人,亟待修葺。”
 
  徐向雪和族人徐程全、徐炳義、徐恩仲、徐恩杰等挺身而出,積極組織召開了各主要村族人代表會議,大家一致認為修繕祖祠尊祖敬宗,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應廣泛發動馬上籌辦。同時決定再次續修族譜。
 
  為修好“徐氏祖祠”和續修好《徐氏世譜》,成立了徐氏祖祠修繕續譜理事會,各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同時亦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辦事,有條不紊。
 
  徐向雪他們“不辭辛勞,夏頂烈日酷暑,冬冒朔風嚴寒,四處奔波,八方籌資,鳩工庀材,早出晚歸,廢寢忘食,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他們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頭捐款,廉潔奉公,一塵不染。由于大家共同努力,歷時四個月,祖祠修繕竣工。所有房頂拆除重建;椽子、古式瓦全部更新;門窗、隔扇、擋風、迎屏等悉數更新;月臺石板鋪面貼墻并且安裝石欄桿;從大殿到拜殿到大門的甬道全用石板鑲邊鋪面;新蓋東西廂房六間,新立石碑二十一座;旗桿兩枚,族旗迎風招展;大門前地面硬化,潔凈光滑;大殿內設神龕、牌位,室內裝飾齊全美觀等。
 
  徐氏祠堂面貌煥然一新,所有建筑雍容典雅,美觀大方,殿廳房頂吉祥鳥獸動物裝飾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各種彩繪顏色鮮艷,流光溢彩;金匾、楹聯莊重醒目,金光閃閃。整個建筑群以古樸、悠久、文明、壯觀之景象,展現于世人面前。徐氏祠堂艷陽高照,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宛若盛堂,殿堂廳門交相輝映,蒼松翠柏郁郁蔥蔥,其乃昭示徐氏家族人丁興旺、繁榮昌盛之兆也。緩步進入院內瀏覽觀賞,令人心曠神怡,喜氣洋洋,陶醉其中,流連忘返。過路行人等無不駐足止步,凝神仰視,目不轉睛,贊不絕口,感嘆不已,實乃驚世之壯舉也!
 
  《徐氏世譜》自清朝乾隆九年至一九八六年已五次創修,現瓜瓞綿延等,大有續修之必要。為確保續修好族譜,在理事會的領導下成立了續譜小組,辦公室設在徐大莊。徐向雪等主辦人,秉持嚴謹態度,不管外調還是內查,概以節儉從事,不辭勞頓,頂風雨,冒寒暑,驅車數千里,足踏一百五余村,細訪慎查,求真務實,做到訪者則誠,查者則細,清者則實,續者則準,確保準確無誤。
 
  大修祠堂、六續族譜,此舉成績卓著,功勞非凡,徐向雪等人均為大功臣。他們樂在忙碌中,樂在奉獻中,樂在徐氏文化傳承中。
 
  追本求源事之通理,思鄉念祖人之常情。
 
  強者,為成功找辦法,弱者為失敗找理由。十九大報告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同樣,干事創業亦不是等靠而得,只有敢想、敢做、敢付出、敢擔當,才能夢想成真!徐向雪他們擁抱徐氏文化、傳遞前輩之正能量亦為這般。
 
  以前,徐文化及本族名人資料殘缺不全,更談不上系統,以徐向雪牽頭組織整理編輯出版了《汶陽徐氏文化》一書(2017年11月16日出版)。整理徐文化,疏通徐氏歷史來龍去脈,收集資料,史料考證,的確實屬不易。山東汶陽徐氏歷史文化傳播聯誼會領導徐茂堂、徐向雪、徐炳義、徐恩仲、徐恩杰、徐建華他們,酷暑嚴寒,南到江蘇省泗洪古徐國城,徐州古徐國研究會,東到郯城徐氏發源地,探討調查、訪問徐氏歷史有關情況,吸取精華,還原歷史,編輯成這一教育性較強的徐氏文化通俗讀本、徐氏文化研究寶典、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彩篇章。去年“十月一”前(陽歷11月17日-20日)舉行了汶陽徐氏祭祖大典文化活動,其間還舉行了大型歷史紀錄片《徐氏文化傳承》開機儀式,結合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搞得既隆重又文明,還瀟灑走進山東衛視及新媒體。前段時間,徐向雪和徐恩杰還邀請了《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專題作家馬繼東,為徐氏族人撰寫了報告文學《徐國·徐姓·徐文化》呢。
 
  由于徐向雪精心為族間辛苦操勞,真誠為族間服務奉獻,在徐氏族人中有著極高的威望,2017年被推選為徐氏歷史文化傳播聯誼會會長,他感到驕傲和自豪!干勁更大了、信心更足了、愿景更美好了!(山東省汶上縣南站鎮)《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雜志專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