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法制傳媒網:(常魁星 于小敏 羅欣)她賣掉2套房子,只為辦一所學校。從銀行行長到私塾院長,從默默無聞到大別山公益支教被央視報道。在教育內卷、集體焦慮的時代,她用七年的時間,探索一種正在消失的教育的可能性。她就是肖玲,武漢臨風堂蒙學私塾院長,專注幼小學前階段傳統文化的根基培養。
肖玲院長的7年辦學故事,既不煽情也不雞湯。肖院長出生在湖北宜昌,太姥爺是早年日本留學生,回國后一直從事翻譯工作。父母都是下鄉知青,一直在縣政府上班。她的父親一路做到當地人民銀行的行長,因此她畢業后也直接進入了銀行系統工作。二十二年的時間,從普通柜員做到地方分行的副行長,參與過兩家新建銀行的籌備。她帶出來的團隊業績在整個區域銀行的系統排名第一。多年從事信貸工作,經肖院長審批的貸款至今都沒有出現追責,這都得益父母從小的教育,他們的言傳身教,一直在影響著她。肖院長正式進入國學教育領域,是在二零一二年,當時因為身體原因,從銀行離職。由于之前的業務伙伴都是企業老板,因此,她參加了華科清華EMBA的總裁班的學習。學習的過程當中,她發現外在的能力提升遠不能滿足自己內心的心靈成長。肖院長也親自游歷了德國、新加坡、瑞士、羅馬、梵蒂岡、韓國、日本、印度等十幾個國家。從那以后,便開始了她的國學傳統文化的學習之路。她作為中國的第一批訪問學者,到印度世界心靈大學學習,從此開始專注少兒教育,開啟了她的使命覺醒之路。
在銀行工作期間,接觸了很多身價千萬的老板,發現他們對自己子女的教育反而一籌莫展。盡管他們的孩子擁有最頂級的資源:國際學校專屬家教、海外游學,但易于厭學、躺平叛逆一個都不落。在目睹了身邊這些精英家庭教育的崩塌之后,肖院長開始反思現代教育對孩子人格塑造的影響。二零一三年在學習中國花道過程中,意外發現西方心理學費盡心機研究出來的經典理論,其實早就藏在我們的圣人留下的古籍經典里。現代心理學的正面和自我覺察,早在《大學》里面就出現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行為心理學熱炒的環境行為塑造理論也早就在中國兩千年前的《禮記》提出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因為這個發現,肖院長決定賣掉房子,在武漢創辦臨風堂蒙學私塾,專注學齡前兒童的國學啟蒙教育,抓住童蒙養正的黃金期。在孩子思維和品格沒有定型的時候,培養未來的進入學校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
五年來,私塾從最初的三個孩子發展到滿園二十個孩子,除基本課程之外,私塾的核心課程只有兩個讀經和書畫,輔課以繪本、閱讀禮儀和勞動。私塾開班的第二年,就遇上了疫情,經歷了三年口罩兩年雙減,最難的日子里,私塾都沒有停課。從蒙學私塾,走出去的八十九位孩子,百分之九十在進入小學后成為優秀生代表。作為傳統國學教育的受益者,肖院長一直堅持同蒙養正的理念,對學前階段的孩子用國學經典啟發他,用圣賢教化他。所有的教育就教給孩子一個字,”正”,而這個理念也是父母教她的做人原則。這幾年私塾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有一個月月小朋友來的時候,五歲半在入學的時候愛看電視,注意力不足三分鐘。兩個月后就可以完整的誦讀大學,專注度改善特別大,主動的放下了電子設備,學校老師評價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的。在私塾還有大熊和小熊雙胞胎兄弟,他們兩個剛來的時候很膽小,能量也比較弱,筆都不會拿在國畫課上找到表達的渠道,現在不僅愛上了國畫,整個人都變得很自信陽光了,寫一筆好字,成為班級的小領袖。來私塾的大多是九零后的家長們,很多都是高知父母。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本身被互聯網算法操控的家長,也已經開始了對自她教育的反思和覺醒。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啟蒙階段就借著一種適合未來世界變化的教育模式。所以用老祖宗的智慧去蒙養是非常好的教育模式,啟發靈性最高階段的孩子。
肖院長認為國學教育一定會讓中國的孩子強大和自信。在當下,我們要面臨的問題是:當deepseek秒出標準答案,當算法瞬間解決標準化的問題,未來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到底在哪里?其實是在那些ai無法替代的人類特質上,如情感、想象力、道德判斷、自我意識等等。而這些正是我們堅持國學教育的核心,在書院里每天孩子們都是站著晨讀《大學》,讓孩子保持經絡暢通,同時提高專注力。大聲誦讀,不僅能加強五臟六腑的活動,同時啟發頭腦的記憶力。《大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中的經典,是講作為君子根本之道,其產生的正能量超出我們的想象。國畫課的學習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這不僅僅是對國畫技法的學習,而是對中國數千年優秀文化歷史的繼承。我們書院的孩子最愛畫的題材是梅蘭竹菊,那梅蘭竹菊畫的是君子的傲骨,是中國文化的氣質。私塾追蹤這些年培養過的孩子進入小學后,發現他們寫作文的引經據典能力是遙遙領先的。所以真正的國學教育不是死記硬背的道德說教,是生活實踐,是文化熏陶。私塾國學的熏陶不僅針對孩子,更針對父母。因為即使把孩子培養得再好,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為什么會變優秀,上小學后按照自我的認知去教育孩子,孩子的優秀也不會持久。所以私塾去年創辦了媽媽國學班,讓媽媽們親自來接受國學思想。很多參加學習的父母跟肖院長分享:“之前,不知道孩子在書院為什么變化這么大,當我們在國學班里體驗琴棋書畫,詩書花茶,聽到我們國學家庭教育講座,就感同深受的明白了真正的原因。”他們都表示一定會堅持國學的學習。所以,私塾打造這樣的親子共學系統,從同蒙養正到少年養志,孩子教育的成功性是沒有問題的。
在一個充斥著教育焦慮的時代里,肖院長微笑著說:“我寧愿做一名小眾領域的耕耘者和國學教育的守望者,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的邏輯關系,提醒我們要從律己做起,根植國家情懷。”
希望肖玲院長的國學教育之路在有溫度的時光里,守住初心,傾聽心聲,擁抱能量,陪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