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法制傳媒網:(陳香蓮)休言女子非英物,巾幗從未輸須眉。在司法工作中,有一群剛柔相濟的女性,她們是手持法槌定分止爭的法官,是伏案疾書兢兢業業的書記員,是恪盡職守保安全的法警,也是身后默默奉獻的行政人員……以獨有的氣質和魅力,撐起了人民法院的半邊天,為嚴肅莊重的司法工作增添一抹亮色。
在三八婦女節和女法官國際日來臨之際,吉林省將推出“聽“她”說”系列專題欄目,真實記錄法院女干警在司法工作中的心路歷程,以平凡的堅守踐行初心使命。
在法院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著法袍、不敲法槌,但忙碌的身影卻遍及審判工作的始終,是貫穿審判全流程的“粘合劑”和“助推劑”。他們就是——書記員。
2019年,我懷揣著對法院工作的熱情和對法律的敬畏之心,通過公務員招錄考試后,加入法院這個大家庭,今年是我在法院的第六個年頭。在進入法院之前,我不太了解書記員這個工作,只是從字面意思覺得書記員可能就跟文員差不多,就是做一些記錄整理的工作。
然而五年一回眸,卻發現書記員其實是一個全能的工作,不僅僅只是記錄這么簡單,更多的是繁瑣和細致。整理卷宗、記錄庭審、草擬和校對法律文書、接待當事人,每一項都馬虎不得。
庭審工作的堅守:書記員的細節與責任
每天的工作從一杯咖啡和整理開庭安排開始。書記員不僅是“打字員”,更是法官的得力助手。我們核對卷宗,檢查材料,確保庭審順利進行。一次合同糾紛案前,我發現關鍵證據復印件模糊,立刻報告法官并聯系律師補充,避免庭審受影響。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細節決定成敗。
庭審中,書記員需快速精準記錄,面對語速快、情緒激動的當事人,更是考驗反應力和耐心。一次勞動爭議案,工人帶著方言訴說經歷,我緊跟節奏敲鍵盤,確保關鍵信息無遺漏。庭后核對無誤,才松了口氣。
庭審結束后,我們仍需整理筆錄、審核裁判文書,確保每個細節準確無誤。加班到深夜是常態,但正是這份堅持,保障了司法的公正和高效。
庭審之外的較量:調解的藝術
法院的工作不僅僅是判案,更多時候是在做“庭外工作”——調解。很多案件,其實并不適合直接判決,而是需要耐心溝通,找到雙方的平衡點。
有一次,我協助法官處理一起離婚糾紛。夫妻二人因家庭瑣事爭吵不斷,已經鬧到不可開交的地步,女方堅決要離婚,男方卻死活不同意。法官和我一起與雙方當事人交談中發現,他們的矛盾主要來源于男方賺錢少,花錢還大手大腳,導致家庭經濟緊張,在不聽的爭吵下雙方嫌隙漸增,女方已經心灰意冷。
我們采取對雙方“背對背”的調解方式,一方面和男方溝通,告訴他身為一個家庭的頂梁柱,是家庭的主心骨,在維護家庭和婚姻方面多付出、多盡責、多吃苦,平時不應該花錢大手大腳,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另一方面也安撫女方的情緒,向她解釋法律上如何保障她的權益,婚姻中兩個人遇事要有商有量、積極溝通,互相包容才能經營好來之不易的婚姻。
最終,經過反復溝通,二人均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表示今后會共同努力經營好家庭。案件最終以調解結案,比起簡單的一紙判決,這樣的結果對雙方來說更有意義。
從案卷到人情:法律的溫度
法院的工作遠不只是冷冰冰的法律條文,更多時候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感受他們的疾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有一次,我遇到一起工傷賠償案件,工人受傷后,雇主一直拖著不賠償,導致工人家庭陷入困境。調解前,整理好案件的相關材料,承辦法官與我組織當事人進行調解工作。
在調解過程中,我發現雇主其實也有難處,他的工廠經營困難,一次性支付賠償款確實有壓力。但站在工人的角度,他的醫療費、生活費都急需解決。我們最終想了一個折中方案,雇主分期支付賠償款。看到工人的問題被解決,雇主也愿意履行責任,我才真正體會到,法律不僅僅是裁判對錯,更是一種平衡和溫暖。
成長的過程:在法槌下前行
做書記員久了,才發現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責任。我們既要保證程序公正,又要讓法律真正落地。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并不為人所見,但每一份裁判文書、每一次調解、每一場庭審,都是我們成長的印記。
從最初的懵懂,到現在逐漸摸索出自己的工作節奏,我越來越理解法官的職業精神——公正、高效、耐心。也越來越明白,法律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條文,而是有溫度的,能真正影響人的命運。
未來的路還很長,但我相信,每一次敲響法槌,都是對公平正義的守護,而我,愿意在這條路上繼續前行。(吉林省汪清林區基層法院民事審判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