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上大學的途徑的增多,就業問題成為了每個畢業生的關注焦點,曾經,在社會上流行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今,卻逐漸演變成“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父母社會地位越高,權力越大,社會關系越多,動員和利用這些資源為子女就業服務的能力越強,子女的工作就越好,人們驚呼:父親就業時代到來了。
造成畢業生就業難的諸多因素中,就業不公無疑占據了重要地位。在現實中,掌權者可以通過“交叉安排”“量身定做”“考試作弊”“公示巧合”“人才引進”等種種隱蔽或半隱蔽的手法,“安排”自己的子女進入官場,靠關系找工作,這種就業腐敗的嚴重后果,不僅嚴重損害了社會公平,還使得公眾滋生出嚴重的“仇官”心態,直接影響到社會和諧與穩定。
營造良好的就業氛圍,需健全規章制度。制度具有根本性和穩定性,建立制度是預防就業腐敗的有效手段。要緊扣“一把手”的用權過程,對其在用人上的權力范圍、行使方式以及決策責任作出具體規定,使之既有利于工作,又能受到有效制約。同時,要深化干部選拔制度改革,完善招聘程序,國有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新進人員,必須通過公開選拔招聘,才能獲得工作機會。
營造良好的就業氛圍,需加大查處力度。嚴肅查辦是懲治腐敗的主要途徑,也是防治就業腐敗的有力手段。要堅決查處并清理違規、違紀招錄進來的人員,并建立違規人員信用檔案,對其實行嚴格的從業限制;給予違規的公職人員相應的黨紀政紀處分,對觸犯刑法的追究其法律責任;建立公務行為終身負責制,在人事招聘活動中推行責任到人、記錄在案、問題倒查等制度。通過嚴厲的懲處,強化警示作用,達到遏制就業腐敗的目的。
營造良好的就業氛圍,需發揮監督合力。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加強監督是確保公開公正招考的必要措施。要加強對權力行使的制約和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與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就業腐敗不僅踐踏了社會公平正義,傷害了大多數人的利益,也直接傷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嚴重影響社會肌體的健康發展。只有打破就業潛規則,才能營造良好的就業氛圍。(作者:貴州省從江縣司法局 周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