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法官國際日:初心不改逐光前行
——成為法官一周年的思考與感悟
時間悄然流轉,轉眼間,我成為法官將近一年。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到吉林省延邊林區中級法院成為一名法官助理,再到如今在吉林省敦化林區基層法院立案庭履職,每一步都承載著我的法治理想,也見證了我的成長。這一年,我在立案庭接待了無數當事人,化解了多種多樣的糾紛,也體會到了司法工作的責任與溫度。立案庭不僅是訴訟的起點,更是司法服務群眾的第一道關口,每一次立案、每一次調解,都是對公平正義的踐行。
回望我審理的第一起案件,那是一起雙方同意離婚的案件。在審判席上,我看著曾經攜手共度生活的夫妻,如今因種種原因走向婚姻的終點,內心五味雜陳。庭審過程中,我不僅關注法律關系的解除,更關注案件背后的情感因素。我耐心傾聽,釋法明理,幫助雙方在子女撫養、財產分割等問題上達成一致,讓這場離婚糾紛得以平和落幕。庭審結束后,原告在庭外對我說:“法官,謝謝你,讓我們體面地結束這段婚姻。”這簡單的一句話,讓我深刻體會到司法不僅關乎裁判結果,更承載著社會責任和溫度。
作為一名青年法官,我也曾感受到部分當事人最初的不信任。在立案、庭審過程中,一些當事人看到我年輕的面孔,難免流露出疑慮,甚至會直接問:“法官,你這么年輕,能行嗎?”但庭審結束后,很多人都會由衷地說:“法官,謝謝你,你很認真、很負責。”這樣的轉變讓我倍感欣慰,也更加堅定了我的初心——用專業和公正贏得信任,讓當事人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司法的溫度。
這一年來,我接待過因民間借貸糾紛焦急萬分的老人,也安撫過因交通事故失去親人的家屬;我幫助當事人完善訴訟材料,也努力用調解的方式化解矛盾糾紛。每一次成功的調解、每一起案件的妥善解決,都是對我初心的鞭策,讓我更加堅定要做一名有溫度的法官。
值此成為法官一周年之際,也恰逢女法官國際日的到來,作為一名女性法官,我深知,女性的耐心、細膩和共情能力,在司法工作中能夠發揮獨特作用。從審判席上的冷靜判斷,到調解桌前的耐心傾聽,我們用專業與堅守,詮釋著法治的溫度。未來,我將繼續懷揣初心,以公正為筆、以溫暖為墨,讓每一份判決都承載正義的分量,讓每一位當事人都感受到法律的溫暖。
(作者:吉林省敦化林區基層法院 崔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