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職場文化的演變,"如何用互聯網黑話包裝方案"、"三天掌握職場晉升話術""如何用Excel表格回懟領導畫餅"等網絡職場話術教學層出不窮,吸引了不少職場青年的關注,其在網絡上過度的流行和滲透,無疑會對青年人的職業觀產生影響。針對網絡職場話術教學侵蝕青年正向職業認知的現象,必須深入剖析其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
一、對青年職業認知的侵蝕表現
(一)助長投機取巧心態,忽視職業能力提升。綿竹市擁有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四川天一學院、綿竹市職業中專學院,據統計,3所學院每年應屆畢業生約9000人左右,天一學院教務處某老師介紹,在開展的“你最想提升的技能”問卷調查中,學院80%的畢業生會受網絡職場話術教學的影響,他們認為"會說話比會做事更重要",且應屆畢業生簡歷中"溝通能力"的提及率高達90%,但真正具備專業深度的技能描述不足37%。可見,多數青年畢業生將這種"技巧高于能力"的認知偏差已植入心中。網絡職場話術教學的一些錯誤認知正在侵蝕職業精神的根基,"話術依賴癥"也將導致青年群體的過度依賴,不愿踏實工作,轉而追求表面功夫,忽視真正提升自己專業技能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性。
(二)扭曲職業價值觀,偏離職業發展方向。在網絡職場話術教學中,如"00后怒懟領導"等話術深受廣大青年朋友的“追捧”,這些話術讓真實的職場溝通變得戲劇化、符號化。據綿竹某企業00后工作人員張某表示:在快節奏的工作壓力下,這種爽劇式內容能緩解焦慮,在話術中尋找到精神寄托;另有某機關單位1名臨聘青年職工深受話術影響,在日常的工作開展中,不愿上進,只想“躺平”,在網絡上發布不良言論,制造網絡輿情,并運用網絡話術當面怒懟領導,造成不良影響。當"躺平"與"內卷"并存,部分職場人將"站隊技巧""匯報藝術"視為突圍法寶,導致青年群體的價值評判標準發生偏移,忽視職業的社會價值,失去對工作的熱情和意義感。
(三)缺乏專業性和針對性,禁錮職業發展思維。網絡職場話術教學通常以“快速成功”“職場秘籍”為噱頭,吸引大量職場新人關注。近年來全市每年增加新就業人員7000多人,不同程度受到網絡職場話術的侵蝕,影響工作開展。據化工企業老員工李某反映,經常有新人如:遇到跨部門調解問題,不直面問題、共同商議、想辦法,而是奉行“直接找領導告狀,讓領導施壓解決”,不利于問題解決。這說明網上的許多職場話術教學良莠不齊,多數內容缺乏專業性和針對性,盲目套用可能適得其反,誤導職場新人鼓勵其不思考怎么解決問題,而去拋甩問題,使其在錯誤的方向上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二、意見建議
(一)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倡導真誠、合作的職場文化。
加強正面引導,規范網絡內容,加強對網絡職場話術教學的監管,清理夸大、虛假內容,引導平臺傳播正能量;網絡平臺要加強內容審核、監管,推廣優質職場內容,抵制不良風氣,從源頭遏制不良網絡職場話術教學的傳播;媒體要傳播積極向上的職場文化,避免過度渲染“話術”技巧,鼓勵網民舉報不良內容,形成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搭建交流平臺,促進經驗分享,幫助青年了解職場,提升職業素養。
(二)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強引導,幫助青年人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政府及相關部門聯合媒體、高校等,開展職業素養教育活動,邀請優秀職業人士分享經驗,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同時工會組織應提供職業規劃、心理咨詢等服務,幫助青年應對職場壓力,增強職業發展的信心與能力。教育部門加強職業觀引導,幫助青年理解"職業不僅是謀生手段,更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載體",開設職業規劃課程,幫助學生了解職場文化,提升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三)企業應加強文化建設,營造公平、透明的職場環境。企業應建立透明的晉升機制,讓"能者上、庸者下"成為共識,倡導健康的職場文化,鼓勵青年追求職業發展與個人成長的平衡,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同時,要加強對青年人的關心關愛、傾聽引導,既要信任理解,也要尊重天性;既要給一些壓力,又要在關鍵時刻幫一下、拉一把,真心實意為青年排憂解難,努力創造良好職場條件,為廣大青年打造實現夢想的廣闊舞臺。
作者:四川德陽綿竹市 王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