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桓英,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她選用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案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并在全球推廣,讓數萬名麻風病人重獲新生。她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全球麻風病防治事業,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重大貢獻。
“作為中國人,我渴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把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
1957年,在李桓英工作期滿時,世界衛生組織主動提出與她續簽合同。然而,李桓英親眼看到不少國家由于貧窮而導致疾病流行,深感新中國更需要自己。
“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正是急缺人才之際。我曾在美國雜志上看到過錢學森的名字,當聽到他毅然回國的消息時,內心有了很深的觸動。作為中國人,我渴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把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李桓英回憶說。當時,李桓英全家已移居美國,父母兄妹都希望她留在美國。但是,她婉言謝絕了世衛組織的邀請,瞞著家人,只身一人繞道倫敦,幾經周折,于1958年從莫斯科回到了祖國。這一年,她37歲。從此,在漫長的歲月中,無論是晴空萬里,還是風雨交加,她都無怨無悔;無數次的親情召喚,都不能改變她報效祖國的決心……
2016年12月27日,是李桓英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已經95歲高齡的李桓英特意圍了一條大紅的羊絨圍巾。她仔細捋順兩鬢的頭發,莊嚴肅立。站在一群新黨員中間,她舉起右拳,蒼老的聲音飽含真誠和篤定:“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她終于夢想成真,光榮地成為一名黨員。
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李桓英說:“入黨和做研究一樣,都是追求真理。能夠作為黨員為醫學事業奮斗余生,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幾十年來,李桓英解決了許多麻風病防治領域的重大策略和關鍵技術問題,為全球實現消滅麻風病的目標提供了重要依據。近年來,她帶領課題組進入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開展麻風病早期診斷、耐藥基因檢測和分子流行病學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創造性突破。
8月2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李桓英同志“時代楷模”稱號。李桓英是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8月17日剛剛度過百歲生日。李桓英在麻風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杰出成就,世所公認;她以百年人生詮釋醫者仁心,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
再高高不過信仰,再大大不過國家。李桓英百年人生,始終與國家、與民族的前途命運融為一體。她在95歲高齡入黨,對黨組織,李桓英說:我很榮幸自己是黨的同齡人,愿意以黨員的身份為麻風病救治事業奮斗終身;對于國家和人民,李桓英說: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切百廢待舉,正是急缺人才的時候,作為中國人就應該回來。從醫80多年來,我做得最正確的選擇就是能夠回到祖國、報效祖國,只要我還有精力、有力量,我愿意為黨和人民奉獻終生。
奮斗終身,奉獻終生。李桓英百年人生,始終初心不改。從當年告別已遷居美國的父母,只身一人毅然回國;從辭去世界衛生組織聘任的專家職務,到在一窮二白的祖國開展研究;從上世紀70年代第一次見到麻風病患者,到終其一生從事麻風病防治和研究;從在為國內群眾提供高效治療中積累經驗,到為世界麻風病防治提供成熟可靠的中國方案,李桓英心里始終裝著國家和人民,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她所熱愛的事業中,雖耄耋之年亦步履鏗鏘,任精力有限仍一往無前。
“要想搞事業,就別怕付出。若要計較,就什么也干不成。”面對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不治之癥”麻風病,李桓英迎難而上,她用自己做試驗,喝麻風病人家的水,吃麻風病人家的飯,握麻風病人的手……麻風病患者說:“麻風病把我們從人變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們從鬼變回了人”。為了戰勝麻風病,李桓英踏遍云貴川7個地州、59個縣的幾乎每一個村寨,兩次翻車、兩次翻船、兩邊的鎖骨和肋骨摔斷,都沒有打翻她的信念、阻斷她的腳步。以無私大愛,以赤膽忠心,樹起醫者仁心的精神坐標。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李桓英歸來時,新中國百廢待興;李桓英百歲時,中國已經建成全面小康,正昂首闊步地走在偉大復興的路上。前無古人的壯舉中,有包括李桓英在內一批批杰出科學家的無私奉獻,今天新時代則為每個人提供了建功立業的更大舞臺。個人夢想與偉大的中國夢息息相關,實現自身價值與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同根同源。身處一個偉大的新時代,每個人都應向時代楷模李桓英學習,與國家同步、與信仰同行,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創造新的傳奇。
“麻風病的歷史,在我們這一代該終結了!”如今,李桓英依然關注著全球麻風病防治進展。她說:“雖然中國已基本消滅了麻風病,但還沒有徹底消滅,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她殷殷囑咐前來探望的后輩,科研工作者不能停下創新的腳步,這是黨和人民的重托。
疾病無國界,大愛無疆界。為了實現一個沒有麻風病的世界,一位百歲老人依然在奮力前行。(作者:貴州省從江縣人民法院 蔣若瑜)